应用足反射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张雅君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和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常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致病的原因包括胎盘异常、胎位不正、早产、新生儿缺氧、核黄疸、脑部畸形等。
笔者2000年牵头成立了一家反射疗法脑疟康复中心,先后收治多名脑瘫患儿,现分享部分疗效明显案例,供同仁参考。
病例1
(一)患儿的症状体征
患儿,男,2岁。
双膝无力,不会站,不会坐,无平衡意识,双臂无力支撑上身,不会爬。
不会说话,反应迟钝,面部表情有痴呆感,左眼斜视,流口水,晃头,有时拍头。
右腿肌肉轻度萎缩,右股塌陷,左股较丰满,双脚掌丰满肥厚。
1998年7月医院核磁共振检査:小儿双侧小脑半球未发育,仅见少量上蚓部组织代之以扩大的蛛网膜囊腔。诊断为“小脑半球未发育”。
1999年2月来诊。因患儿家庭困难,我们作为学术研究课题,免费给患儿做足反射疗法治疗。
(二)治疗方法
运用足反射法结合体穴按摩、中药泡脚治疗。
10天为1疗程,前5个疗程每天按摩2次。
每次足反射疗法45分钟,体穴接摩5~10分钟,中药泡脚10分钟。
1.足部按摩:全足按基础上,重点按前额、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大脑及运动系统的各反射区,采用中轻力度。
2.体穴按摩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随时调整。
3.中药泡脚药液:主要采用苦参、花椒、红花等药及山西陈醋,用以舒筋活血。
(三)疗效观察
第3次按摩后,患儿双膝较有力,能自己靠墙站立1分钟。
第4次按摩后,泡脚时能抬左脚。
1个疗程后,双腿往前蹬较有力,泡脚时能将两脚同时抬起。
第4个疗程后,患儿单臂拉家长能迈步行走,拍头、晃头,流口水等现象基本消失。
家长发现,患儿走路时右脚足跟不着地,有拖地现象,说明患儿脑干也存在一定的病变。结合患儿病情变化,调整了部分反射区。
在治疗中发现患儿双上肢无肌张力,肌肉松弛,致使双上肢无力支撑上身,所以不会爬行。据此在第5个疗程中增加上肢按摩,并对脾反射区和消化系统反射区同时加强按摩。
第6个疗程后能翻身、爬行。
第7个疗程后,双上肢、右下肢肌肉丰满,右股、左股肌肉一致,讲话口齿伶俐,各种反应灵敏,会前后爬行,精神状态同于正常孩子。
经1年的足反射疗法后,患儿能自己扶床、扶桌子行走,能自己从沙发上下地,能站立5分钟,能查数,能背通儿歌,成为人见人爱的活泼孩子。后,该患儿上小学读书。
病例2
(一)患儿的症状体征
患儿,男,5岁。早产,经医院诊断为小儿脑瘫。2003年9月在医院做腰部手术,没有成功。
2004年2月来诊时体征:腰部无力,双腿无力,左侧上、下肢瘫,站不起来,不能走路。跟腱短,双脚后跟小。智力正常。舌短,舌尖不能上抬,言语吐字不清。
(二)治疗方法
1.运用足反射疗法,重点加强大脑、小脑、眼、运动系统及胃肠等反射区。
2.穴位推拿按摩,推拿夹脊穴,点天宗、膀胱经穴位、环跳、委中、承山。
3.中医中药理疗,用红花、透骨草、海风藤各15克,每天泡澡半小时。
4.康复训练每天3小时。
(三)疗效观察
1个疗程后,语言发音清楚,舌头能伸出嘴外。
2个疗程后,智力上升,扶墙角能走,脚跟落地。
5个疗程后,能独立站10分钟。
65天后,能独立行走7、8步,能骑自行车。
体会:5年来收治了48名脑瘫患儿,运用足反射疗法治疗收到明显疗效。
1.注意脑瘫患儿的特殊性,在治疗中,治疗师与训练师需要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使患儿不紧张,积极配合,坚持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患儿的病症各有不同,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症状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治疗脑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治疗中需要经常与家长交流,也可组织家长之间交流,鼓励家长坚定信心,坚持治疗,切忌心存幻想,以为靠吃药或做1次手术就能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