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眠症的调理方法
 
徐亚珍  张钰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传统养生认为睡眠为第一大补。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9点至第二天早晨5点。以下按现代化失眠症与病理性失眠症两种类型阐述调理方法。
一、现代化失眠症
1、“想”出来的失眠症。
现代人压力大、节奏快、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重会伤心气,心气不足而出现心悸、气急、乏力以至失眠。
调理:足部按摩,重点加强心、脾反射区。
心区:补手法36次,心主神,人的一切活动由心来调节。
脾区:补手法36次,补脾振奋脏腑之气,达到健脾、养血、安神。
心为火,脾为土,火生土,有利于睡眠。
2、“吃”出来的失眠症。
胃不合则卧不安,现代人有吃夜宵的习惯,中医有“五脏皆不寐”的说法,胃每天半夜“加班”工作,五脏也随之值班不寐,造成失眠。
调理:戒掉吃夜宵习惯,且晚餐吃清淡的食物,调理肠胃。
足部按摩:全足按摩,重点加强胃、脾反射区。
胃区:泻手法36次,有助消化和排泄作用。
脾区:补手法36次,健脾促进脾功能,运化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使人能安然入睡。
3、“气”出来的失眠症。
因生气,肝气上逆,肝气郁积,引起胸肋胀痛而失眠。
调理:全足按摩,重点加强肝、肾反射区。
肝区:泻手法36次,肝主谋虑,肝性刚强,当生气时火气上逆,用泻法。因肝喜条达,主疏泄,促使人体气机条顺。
肾区:补手法36次,肝肾同源,肾是水,肝是木,水生木,有利条达。
4、“玩”出来的失眠症。
某些人长期晚上去歌厅、酒吧玩,或看手机。西医认为,长期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或为惯性难以入睡的失眠症。中医认为,心肾不交;人的心火上浮,肾水下行。由于长期熬夜,尤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人体阴阳相交时刻,此时要顺自然规律应当休息,此时不入睡,阳不入阴,心肾不交,导致失眠。
调理:改变玩的时间,生活规律化。
足部按摩:全足按摩,重点加强,心、肾反射区。
心区:心为火,泻手法36次,调火下行。
肾区:肾为水,补手法36次,调水上行,引阳入阴,水火既济。
心主血脉,宁神作用,肾水起雨润滋养作用,水火共济调理好失眠。
5、“钱”出来的失眠症。
整天盘算着钱,日以续夜想着钱。古人云“财迷心窍,见钱眼开。”“眼开”即神外放—阳。“闭眼”神内收—阴。心主神,神不守舍,长期下来引起失眠。
调理:全足按摩,重点加强,心反射区。
心区:补手法36次。失眠者每天上午10点钟之前服浓茶一杯(其余时间禁喝茶),以助阳出阴,调理心窍内收,心下降,肾水上行。
睡眠前1小时泡足,水温37~39度,少想一点,多睡一点,调理身体而不失眠。阴阳穴:照海穴、申脉穴、各点压36次。头部奇穴:在二风之间穴即风池穴与翳风穴连线中间凹陷处。
二、病理性失眠症
1、“老”出来的失眠症。
老年人体虚:阴虚,体内津液、精血亏少、阴盛内热出盗汗引起失眠症。阳虚,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引起的失眠。气虚,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引起失眠。
调理:阴虚用党参、酸枣仁、枸杞、五味子各等量泡水当茶饮。
阳虚用鹿茸10克、补骨脂20克、杜仲20克。1:2:2打粉冲服,每日一次5克。
体虚用足部按摩,全足按摩,重点加强,心、肾、肺、脾反射区。以补手法为主各区36次。
2、“病”出来的失眠症
失眠症本身不是病,而是症,人们往往因病而引起失眠的。如:风湿性关节炎病,骨外伤疼痛引起不能入睡,睡不着而失眠。将原发病治愈,失眠症也随之而愈。
3、目前社会上出现失眠症者较多,虽不是疑难杂症病症,但是普通调理效果欠佳,现分享两个足反射手法,可达到一定效果。
(1)在足部按摩时,基本反射区输卵管一定要做。从解剖学上讲,输卵管反射区是一条状区,在此区中间一点有一个正常结节,有失眠症者在此点使人兴奋而引起失眠。
(2)足部脊椎反射区,按摩时,老年人按摩胸椎和腰椎反射区。青年人按摩颈椎和骶骨反射区。
脊椎反射区受植物神经控制的,腰胸部是交感神经;颈椎、骶部是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血循环加强,血流量加大。副交感神经兴奋,则血压下降,血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
老年人气血衰退,加强胸腰部反射区按摩,血循环量加强,血流量加大,供给大脑氧气量大,老年人气血充足了好睡眠。青年人不能按摩胸腰部反射区,血脉充足了,兴奋了,不睡觉了。青年人按摩颈、骶部,血流量减少减慢,呈抑制状态,慢慢静下来就能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