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反射疗法的发力原则与技师手部的职业保护
高继国
长期从事足反射疗法的技师普遍被指、腕及肩关节的疼痛困扰,笔者对足反射疗法的发力机理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高强度的指腕关节发力导致附属小肌肉组织出现损伤或者慢性炎症。
笔者参考生物力学、物理学的理论常识后发现,技师工作时主要通过腰部、肩部、上肢、腕关节和指关节的肌肉协同作用发力。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关节和肌肉越多,总损失的力就越大,因此沉肩坠肘这种常用的推拿按摩姿势非常值得足反射疗法技师借鉴。笔者总结了足反射疗法的发力三原则,供广大同行参考。
1.先发力后移动原则。
先发力到足底肌肉深层,之后进行移动。开始点按发力时要逐步加力直到适宜为止,做压刮等需要移动的动作时需要保持压力的同时进行移动。
2.垂直发力原则。
足反射疗法操作中涉及的发力关节包括指、腕、肘、肩、腰等关节,几个关节的用力角度要尽量保持垂直,根据物理学原理,垂直作用的压力不产生分力,发力的效率最高。技师应根据施术反射区及时调整姿势,始终保持对施术区域的正面冲击力,使用腰部和肩部的肌肉将大部分力垂直压入。
3.大关节发力原则。
指、腕、肘、肩、腰等关节依次由小到大,与其关联肌肉的耐受力也依次增大,关节越小其关联肌肉的耐受力就差,容易受伤。人体大关节肌肉的耐力和抗损伤能力都强于小关节肌肉,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以大关节为主施加力量,小关节做力量微调,控制按摩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减少小关节的肌肉损伤。
掌握足反射疗法的发力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技师关节的损伤程度,但指腕关节的损伤仍难以避免,因为发力时指腕关节的肌肉须保持高度紧张,时间久了仍有损伤。为了最大限度损伤,建议技师使用按摩工具,利用工具部分替代指腕关节发力、替代指关节与脚底的摩擦挤压,从而降低指腕关节小肌肉组织持续紧张的时间,有效降低劳动强度,保护指腕关节。
但技师使用工具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吗?笔者认为技师的操作手法、区位准确度以及按摩的舒适度是关键,按摩工具与足部接触的感觉良好,技师的技术力度稳定、舒适,客人是认可的。足反射疗法是一项需要付出体力的劳动,即便使用按摩工具,操做人员也需要发力,依然会手臂酸痛。因此技师们要了解肌肉的特点,操作时注意避免一个部位的肌肉持续性紧张,操作结束后对酸胀的肌肉及时放松,从而保护好自己的指腕关节。